
今天我們來共同分享一個話題就是換位思考!
大家都知道寬容是一種美德,但是怎樣才能夠做到真正的去寬容別人呢?我想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。
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換位思考的真正含意:
所謂的換位思考,就是要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,即想人所想,理解至上的一總處理人際關系的思考方式。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就是要互相理解和信任,并且要學會換位思考,多去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。
大家都知道當我們與對方發生沖充或矛盾的時候,肯定都會先埋怨對方不講道理,不理解人。那么當時你有沒有想過,當你認為對方不理解你的時候你去理解對方了嗎?所以說,當你在要求別人這樣對你的時候,你首先要這樣對待別人。所以當我們跟身邊的家人,朋友,同事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不防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,這樣就能夠多理解對方一點,多一點寬容,多一份諒解。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被"冒犯"和"誤解"的時候,如果對此耿耿于懷,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"疙瘩";這樣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都是一個很不好的影響,如果我們能深入體察對方的內心世界,或許能夠達成諒解.一般說來,只要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,都是可以諒解的。所謂善待他人就等于善待自己。而當我們學會并做到換位思考的時候,我們就會發現原來生活其實真的很美好,每一天的心情都是很好的。
下面我們來一起分享一個小故事:
說有一頭豬、一只綿羊和一頭奶牛,被牧人關在同一個畜欄里。有一天,牧人將豬從畜欄里捉了出去,只聽豬大聲號叫,強烈地反抗。綿羊和奶牛討厭它的號叫,于是抱怨道:“我們經常被牧人捉去,都沒像你這樣大呼小叫 的。”豬聽了回應道:“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,他捉你們,只是分你們的毛和乳汁,但是捉住我,卻是分我的命啊!” 由此可見立場不同,所處環境不同的人,是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的。因此,對他人的失意、挫折和傷痛,我們應進行換位思考,以一顆寬容的心去了解和關心他人。
換位思考是基本的道德教諭。孔子曰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意思是:自己所不想要的,不要施加給別人。同樣當你愿意別人怎么樣對待你,那么你就要怎樣對待他人。
沒有人是一座孤島,社會是一個利益的共同體。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左手去傷右手,我們是同一棵樹上的葉和果。在《互助論》中證明:只有互助性強的生物群才能生存,對人類而言,換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。
你是你,我是我,你不是我,我不是你,但你把我當成你,我把你當成我,這樣就換了位,請大家思考一下……
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。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對方聯系起來,站在對方的立場去體驗和思考問題,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,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。其實它的實質是對交往對象的切身關懷,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。它是一種理解,也是一種關愛。只有理解他人,才能與人為善。如果我們不懂得欣賞他人,就難以接納和理解他人,更談不上奉獻愛心。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對身邊的人能夠少一份抱怨多一份理解,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關愛。
最后希望大家能夠天天開心,真正的體會到換位思考給我們帶來的神奇效果!